创新科技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科技
五年耕耘筑就科技发展新丰碑——五公司科研项目首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
广西建工整理发布

    近日,2015年广西科技进步奖评选结果公布,五公司研发的《岩溶地质超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名列其中,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是五公司独立完成的科研项目中首获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5年研究,24项工程,178位技术人员,终成就这个成果。 


    岩溶地质超深基坑施工技术涉及了十项主要技术,内容涵盖了基坑支护、地质处理、基础施工等方面,能够安全、高效、优质地解决岩溶地质条件下施工遇到的大体积孤石、滞水性溶洞、泉眼封堵、岩石陡坡面施工等技术难题。 


问题凸显,寻求解决之路 


    随着五公司的不断发展,承建的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多层超大型地下室结构也出现在了我们承建的工程中。2007年9月,南湖名都广场地下连续墙工程开工,基坑开挖深度26m,是公司承接工程中最深的基坑;且工程地处城市繁华地段,基坑支护形式采用地下连续墙和内支撑相结合结构,这也是五公司第一次施工如此复杂的基坑支护工程,第一次遇到如此深度的土方开挖工程。且该地地质复杂,地下管线密布,这些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在总工程师冯锦华的带领下,五公司技术人员针对该工程施工难点进行攻关,成功解决了该工程地下连续墙施工所遇到的岩溶地质问题,并形成了一套地下连续墙和内支撑相结合的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法——《超深基坑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施工工法》,并申报《矩形深基坑大跨度钢筋混凝土内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专利成果,于2015年获发明专利授权。 


    2009年3月,柳州兆安•现代城45#-55#楼及地下室工程开工,这是公司又一项超深基坑工程;2009年11月,柳州地王财富中心工程开工,基坑深度最深达21m,遇到的地质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传统的基坑施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超深基坑的施工要求。五公司给技术中心下达科研任务,开展对“岩溶地质超深基坑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深入研究,解决施工难题 


    广西岩溶地貌分布之广,为世界少见,随着土方开挖深度的增加,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也日益增多,地质施工难题也因地域分布各有不同。 


    在百色市德保县南城时代广场一期工程施工中,项目遇到了复杂的岩溶地质构造,在基础施工中需要克服泉眼引流、不规则岩面施工问题。五公司技术中心在平时对科技创新进行跟踪管理的基础上,安排专人深入项目一线,与项目部技术人员一起开展技术攻关,通过对施工场地地质的深入研究,并在实地进行多次施工实验,首创了陡坡面垫层一次浇筑完成施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基坑垫层分仓浇筑导致的垫层浇筑不均匀、基坑垫层渗水等质量问题,并获得《一种适用于大型深槽坑陡坡面垫层的支模体系》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同时形成了《溶岩地基斜坡面毛石混凝土垫层施工工法》和《溶岩地基地下水导管引水施工工法》。 


    溶洞的地基处理一直是建筑施工地质处理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岩溶强发育的施工场地,溶洞中的地下水矿物质含量巨大,给成孔施工造成困难。 


    贺州平桂文化公园地下停车库工程位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施工场地经地质钻探,场地下伏灰岩在钻孔控制深度范围内,钻孔遇岩溶率为93.9%,溶洞呈单个或珠串状分布,洞高0.30-24.10m,场地内钻孔线岩溶率为46.92%。地质处理成了施工的主要难题。项目部技术人员利用一期试桩进行处理实验,总共尝试了十种地质处理的方式,最终研究出适用于场地地貌的“填充式地质处理方法”,即使用粘性土和水泥混合的柔性材料填入地下溶洞中,在溶洞中硬化后形成围堰,使得冲孔桩一次成孔,桩基顺利完成施工,并总结出了《岩溶强发育场地冲孔桩填充式地质处理施工工法》。 


    技术中心还组织在防城港中央商务区翡翠园、海尔•青啤(东盟)联合广场、桂林财富名城等二十个工程项目中,开展针对高硬度岩层、高水位滞水深基坑、大体积围堰等岩溶地质施工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持续总结,硕果累累 


    历经5年研发,项目共获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自治区级工法认证,10项企业级工法认证,2项核心期刊论文,这都是技术人员心血的汇集。课题试点工程中,总共有四项工程获得“广西自治区优质工程奖”,一项工程获得“改革开放35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奖,总共节约资金4000多万元。项目的科技成果在2015年广西科技进步奖评审会上获得了科技厅专家的一致肯定。 


    课题负责人、副总工程师芦继忠说:“《岩溶地质超深基坑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喜人的成绩,能有效解决现有工程遇到的岩溶地质问题。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工程地域分布越来越广,地质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我们会进一步加强对岩溶地质施工技术的研究,让我们的研究更好地为工程服务。”


(五公司  张媛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