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着石头过河”也要干
首次接触土地整理类型的项目施工,项目建设像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旱改水项目施工内容主要为土地平整、田间道路及农渠灌溉,施工点多、施工地块分布广且分散,机械化作业强度大、工期短,需要较多管理人员参与现场管理。
为了尽快适应与房建项目管理的诸多不同,熟悉相关规范要求,做好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的把控,项目管理人员多次开会研究图纸和土地整理规范,利用“每周一学”培训共同学习资料模板、土地整理预算软件及土地整理定额规范等。同时,通过积极与建设单位、市自然资源局沟通,项目顺利完成标后预算、目标责任成本的编制,设计变更材料的收集编制整理等工作也得到有序推进。
项目施工地块原有田间道路狭窄,运送材料的大车无法通过,项目管理人员头顶烈日,指挥铲车等将材料安全转运至施工现场,保障生产需求。施工点分散在不同的村落,每月进行施工现场材料盘点和完成量收方时,收方人员提前约好时间前往,细心测量标记,忙完一个施工点,坐上皮卡车赶往下一个点,又是几十分钟的车程。
在进行大面积平整作业施工时,项目现场几十台机械同时开工作业,项目管理人员做好机械设备的调度和记录,在机械设备及操作人员进场前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控制标高,并按标准化要求在入口及场地多处设置安全警示牌,安排专人巡检,防止无关人员进场,有效保障项目安全生产。
用沟通“打通最后一公里”
土地平整工程是项目的重难点,需要项目管理人员配合推进各个乡镇施工点青苗补偿及租地协议的签订,因此前期的踏勘以及与当地村委的沟通交流尤为重要。项目专门成立青苗及租地协调小组,配合各乡镇部门、村委开展协调工作,力争短期内全覆盖、全力动员当地农户顺利签订青苗及借地协议,让未施工地块能早日进场施工。
“把话匣子打开了,让村民们真正了解到、感受到政策和项目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取得大家理解和支持。”项目进场前,项目管理人员与各项目点的乡镇村委充分沟通,带着政府部门关于项目立项、规划设计批复文件和图纸,详细、耐心地与村委及村民宣传相关政策,介绍项目情况,让村委和村民们了解旱改水工程的施工计划及重要意义。
“旱改水是一项惠民利民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介绍说,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将建成易于耕作、旱涝保收的农业生产基地,达到提高耕地质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的目的,对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缓解保护耕地和占补平衡压力、促进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项目不仅在村委举行开工动员大会,项目管理人员们还利用晚上时间上门和村委村民们一起开协调会,加强沟通,加大项目宣传,提高农民对旱改水项目的认识,拉近与村民们的距离,保障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自今年6月起,为进一步推进项目整体进度,项目现场的施工机械增至50台,项目管理人员增加至30人,全力确保完成建设单位关于“9月底完成3个新增水田验收及入库”的工作要求,在助力公司、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汪秋兰 玉俊杰/文 李立旺 韦玉柳/图)
项目实景图
向村委、村民们介绍项目概况
百色旱改水项目管理人员合影